








年代砖混结构住宅是我国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广泛采用的一种建筑形式,主要以烧结普通砖和水泥砂浆砌筑墙体,配以预制或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、屋面板构成承重体系。这类建筑在当时满足了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住房需求的快速增长,具有建设周期短、施工技术要求低、材料来源广等优势。随着我国抗震设防标准的不断提升以及地震灾害经验的积累,大量年代砖混住宅暴露出抗震性能不足的问题,亟需进行系统性、科学性的详细鉴定与评估。
年代砖混住宅多为多层(一般为4~6层)建筑,采用横墙承重或纵横墙共同承重体系。其主要结构构件包括:砖砌体墙体、圈梁、构造柱(部分后期增设)、预制空心板楼盖、混凝土楼梯及基础。早期建筑普遍缺乏构造柱和圈梁,或仅在局部设置,整体性差。墙体厚度多为240mm或370mm,砂浆强度等级普遍偏低,多数为M1.0~M5.0,远低于现行规范要求。砖的强度等级多为MU7.5~MU10,亦不符合现行抗震设计标准。

1. 结构整体性不足
由于缺乏必要的抗震构造措施,如圈梁、构造柱未按规范设置,导致结构在地震作用下难以形成有效的“约束砌体”体系。墙体之间连接薄弱,易发生平面外倒塌或墙体交叉处剪切破坏。
2. 材料性能退化
历经数十年使用,砖砌体受环境侵蚀(如冻融、潮湿、盐碱化)影响,出现粉化、剥落现象;砂浆因碳化、风化导致粘结力下降,砌体抗剪强度显著降低。部分建筑还存在墙体开裂、倾斜等结构性损伤,削弱承载能力。
3. 平面与竖向布置不合理
常见问题包括:建筑平面不规则(L形、T形布局),质量与刚度分布不对称;楼板开洞过大(如厨房、卫生间集中布置),造成楼盖整体性削弱;底层墙体开设大洞口(如改为商铺),形成“软弱层”,易引发底层剪切破坏或整体倾覆。
4. 基础条件老化
多数年代砖混住宅采用条形基础,埋深较浅,地基土长期受荷载与环境影响可能发生不均匀沉降,导致墙体产生斜裂缝或阶梯状裂缝,影响结构整体稳定性。
1. 收集资料与现场调查
包括原始设计图纸、施工记录、历次修缮情况、使用功能变更等资料;开展现场勘查,记录建筑现状,重点检查墙体裂缝、倾斜、沉降、砂浆风化程度、圈梁构造柱设置情况等。
2. 抗震设防类别与目标确定
根据建筑用途、使用人数、社会影响等因素确定其抗震设防类别。对于住宅类建筑,一般按丙类设防,后续使用年限建议取30年(B类建筑),对应抗震鉴定标准为“后续使用年限30年的抗震鉴定要求”。
3. 宏观控制检查
通过目测与简易测量手段,判断结构是否存在明显抗震缺陷。如:
是否有圈梁、构造柱?是否贯通?
墙体开裂宽度是否超过限值(一般>2mm需重点关注)?
楼屋盖是否与墙体可靠拉结?
是否存在加层、拆改承重墙等违规改造行为?
4. 承载力验算与抗震验算
在实测材料强度基础上(可通过回弹法测砖、贯入法测砂浆),建立结构计算模型,进行静力与动力分析。重点验算内容包括:
墙体抗剪承载力是否满足地震作用下的抗剪需求;
层间位移角是否超限;
软弱层判别与薄弱部位验算;
整体稳定性分析(抗倾覆、抗滑移)。
5. 构造措施评估
对照现行规范,评估圈梁、构造柱的设置间距、截面尺寸、配筋是否达标。例如:
外墙四角、楼梯间四角宜设置构造柱;
每层楼盖处应设置闭合圈梁;
楼梯间墙体应加强约束。
6. 综合评定与
根据上述分析结果,结合建筑重要性、损伤程度、修复可行性等因素,将建筑划分为四个等级:
符合抗震要求,可继续使用;
改善维修后可达到抗震要求;
应进行加固处理;
应采取拆除或重建措施。

以某建于1980年代的六层砖混住宅为例,该建筑无构造柱,仅有部分楼层设有圈梁,砂浆强度检测平均为M2.5,墙体普遍存在竖向与斜向裂缝。经计算分析,其底层X向抗剪承载力仅为地震需求的68%,Y向为72%,且存在明显扭转效应。综合判定为“应进行加固处理”。建议措施包括:增设钢筋混凝土构造柱与圈梁、对开裂墙体进行压力灌浆、对软弱地基进行注浆加固、封闭非必要洞口以提高整体刚度。
1. 增设构造柱与圈梁
在墙体转角、纵横墙交接处、楼梯间等关键位置增设C25以上混凝土构造柱,纵筋不少于4Φ12,箍筋Φ6@200;每层楼盖标高处设置闭合圈梁,截面不小于240mm×180mm,配筋不低于4Φ10。
2. 墙体补强
对承载力不足或开裂严重的墙体,可采用双面钢筋网砂浆面层加固(俗称“夹板墙”),厚度一般为35~50mm,砂浆强度不低于M10,钢筋网片Φ6@150双向布置,并通过穿墙锚筋与原墙体有效连接。
3. 楼盖整体性提升
对预制空心板支座处进行加固,增加现浇叠合层(厚度≥50mm),并设置拉结钢筋与墙体锚固,提高楼盖空间协同工作能力。
4. 地基基础加固
对不均匀沉降明显的建筑,可采用基础托换、树根桩、压力注浆等方式改善地基承载力与变形特性。
5. 使用管理建议
严禁擅自拆改承重墙体、增设夹层或超载使用;定期开展结构安全检查,尤其在地震、暴雨等极端天气后应及时排查隐患。
年代砖混结构住宅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,其抗震性能普遍低于现行国家标准。通过系统的抗震鉴定,可准确识别结构安全隐患,明确加固或改造的技术路径。鉴定工作应坚持“资料核查—现场检测—计算分析—综合评定”的科学流程,确保评估结果客观可靠。对于尚具使用价值的建筑,应优先采用经济合理、施工便捷的加固技术延长其使用寿命;对于严重老化、无法修复的危房,则应果断采取停用、拆除等措施,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。
| 主营产品 | 房屋安全鉴定,工程检测中心,房屋检测,危房鉴定,幕墙检测,户外广告牌检测,钢结构检测,桥梁检测,码头检测,抗震鉴定,承载力检测评估,第三方检测机构,厂房检测,验厂检测 | ||
| 公司简介 | 安徽京翼建筑工程检测有限公司位于合肥市包河区滨湖万达银座A栋4205,具备独立技术人才储备及相关仪器设备,相关报告由合作单位浙江固泰工程检测科技有限公司出具。浙江固泰工程检测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,注册资本贰仟柒佰柒拾柒万元整,位于浙江省宁波市高新区,是一家具备独立法人,拥有独立第三方检测实验室的一家综合型检验检测机构,并且是经浙江省人民法院(浙江法院公开网)备案的建设工程质量司法鉴定机构以 ... | ||









